期次:第5期    作者:舒宝璋   查看:43
  酒古已有之,将百代永存。酒是敌人,酒是朋友,甚至是终身伴侣。重在自持,是为酒德。

《尚书·酒诰》载,周公平定武庚之乱后,封幼弟康叔为卫君,以统治殷民。卫国是殷商故居,殷人酗酒乱德而败亡。周公命康叔在卫国宣布戒酒令,不许酗酒。祭礼时方可饮酒,仍须持之以德,不可喝醉,免致败亡。

 《诗·(bīn)·七月》:八月剥(扑)枣,十月获稻;为此春酒,以介(奉)眉寿。祝寿之礼合当举酒。

《论语·乡党篇》言孔子唯酒无量,不及乱。作家叶圣陶(1894—1988)饮了八十年的酒,饮量不一,而从未醉过,至多不过晕陶陶而已,其酒德如此。

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曰:乐酒无厌(不满足)谓之亡。《离娄下》曰:禹恶旨(美)酒而好善言。贪得无厌之酒不如无。

《战国策·魏策》载,昔者帝女令仪狄酿酒而美,进之于夏禹。禹饮而甘之,遂疏远仪狄,摒绝旨酒,曰: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。以酒亡其国者,殷纣王是也。

《吕氏春秋·本生》说得好:肥肉厚酒,务以自强,命之曰烂肠之食。饮酒而醉,食肉而饱,醉饱犹自强食饮,无怪乎伤胃烂肠也。

况酒后失言,祸殃尤甚。《韩诗外传》卷十载,齐桓公置酒,期以日中,令诸侯大夫曰:后至者饮一经程(一满壶)。管仲(?645)后至,当饮一经程,饮其一半而弃之。桓公曰:仲父当饮一经程,弃之,何也?管仲对曰:臣闻之,酒入口者舌出,舌出者言失,言失者身弃。与其身弃,不如弃酒也。桓公曰:善。此可见,饮不饮酒在于己,饮多饮少、醉不醉酒,仍在于己也。酒后失言,今亦有之,毕福剑是也。

曹操(155—220)常饮酒,是为了解忧。他在《短歌行》中说:对酒当(面对着)歌,人生几何?譬如朝露,去日苦多。慨当以慷,忧思难忘。何以解忧,唯有杜康(酒)。汉末天下大乱,群雄割据:曹操如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,朝夕擘划,所以忧思难忘也。

陶渊明(365—427)嗜酒,是为了自遣。他在《饮酒二十首》的小序中说:余闲居寡欢,兼比夜已长,偶有名酒,无夕不饮。顾影独尽,忽焉复醉。既醉之后,辄题诗数句自娱。纸墨(诗篇)遂多,辞无铨次。聊命故人书之,以为欢笑尔。《五柳先生传》云:先生性嗜酒,家贫不能常得。亲旧知其如此,或置酒而招之。造次辄尽,期在必醉。既醉而退,曾不吝情去留。晋末时局阽(diàn)危,陶渊明辞官归去;抚孤松而盘桓,感吾生之行休,故而自甘以诗酒为侣。

李白(701—762)酷爱酒,自另有一番气象。他在《月下独酌》中说:花间一壶酒,独酌无相亲,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,月既不解饮,影徒随我身,暂伴月将影,行乐须及春。又,《将进酒》云:钟鼓馔玉不足贵,但愿长醉不复醒,古来圣贤皆寂寞,惟有饮者留其名。”“五花马,千金裘,呼儿将出换美酒,与尔同销万古愁。杜甫(712—770)《饮中八仙歌》曰:李白一斗诗百篇,长安市上酒家眠,天子呼来不上船,自称臣是酒中仙。诗酒同李白结下了不解之缘;酒之于李白,不仅是舒心的仙友,抑且是灵感的源泉。

长篇小说《倪焕之》,是叶圣陶(1893—1988)早年的扛鼎之作。《倪焕之》第二十九章载,1927年,风云突变,小学教员倪焕之四顾茫然无所依。这唯有皈依酒了。酒,欢快的人喝了更加欢快,寻常人喝了得到消遣,而烦闷的人喝了,也可以接近安慰和兴奋的道路。由此可知,酒可喝而不可醉。

酒不醉人,人自醉。饮而不醉,操之在己,是为酒德。饮而不及于乱者,古已有之。《论语·子罕篇》载,孔子曰:不为酒困,何有于我载!不因为饮酒而乱了方寸,这对我来说,又算得了什么呢!